阿尔及利亚

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工业大兼并


能源情报圈QQ群(),有兴趣者欢迎加入。加入请提交:名字+公司+职务+详细联系方式,否则不予通过。

能源情报按:低油价推动降低成本、公司兼并,但到达什么程度?屡有收购兼并,但总觉得高潮还未到来。20世纪80年代石油工业也曾有兼并浪潮。兼并推动降低成本,加强经营管理。

文/王才良石油干部管理学院

第二次石油危机

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1月,伊朗石油工人罢工,石油生产停止。1月16日,巴列维国王在美国压力下出走。2月,宗教领袖霍梅尼建立新政权,宣布限制石油出口,今后的出口量维持原先的(万桶/日)的2/3。国家石油公司废除前伊朗参股集团成员公司长期供油权,大小公司都可以同伊朗缔结供应合同。3月5日恢复石油出口。

西北欧石油现货市场出现抢购风潮,油价飙升。2月平均油价从每桶16美元涨到22.5美元。5月,美国卡特政府宣布,从国际石油现货市场为美国购买每桶原油,政府补助5美元。美国大小公司参加抢购。6月,油价涨到每桶35美元。6月28日,欧佩克把官价提高到每桶18美元,最高不超过23.5美元。

7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陆续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但抢购风不止,几乎所有油轮都装满了油。

11月4日,伊朗一批激进的学生冲入美国大使馆,劫持63名外交官员,美、伊关系高度紧张。油价涨到每桶41美元,年1月,油价一度达到43美元。

这场石油危机,从石油供应危机开始,68天中,世界市场少了万桶/日的供应量,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是,当时沙特阿拉伯很快就接受美国政府的要求,加大石油产量。这一时期,它的日产量从万桶/日增加到万桶/日,当年创造了产量最高峰,接近5亿吨。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油价刺激高生产。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从年的10.亿吨增加到10.97亿吨。因此,从总体上讲,这场危机不是供应危机,不是石油紧缺造成的,而是人为抢购风潮哄抬起来的,美国卡特政府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从年下半年开始,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一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石油需求止升改降;另一方面,年公司和国家抢购的油变成了储备油,慢慢释放出来。正是国际市场上供大于求的过剩局面,使油价开始下滑。

因此,《为石油而战》的作者江红一在书中说:“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实质,是美国政府和以美国为首的石油巨头试图从欧佩克夺回石油控制权,而伊朗短暂停止石油出口,导致世界石油短缺,为他们达此目的提供了机遇。”

的确,在年,抢购风潮导致油价飞涨,完全脱离了欧佩克的控制,像脱开缰绳的野马,也表明了欧佩克的市场控制力有限。欧佩克本身是不同利益的国家联合体,它的决定对其成员国的约束力有限。在油价飞涨的时候,欧佩克试图把油价控制在18美元/桶。但是,大多数成员国各行其是,借机涨价。而非欧佩克产油国家及石油公司更肆无忌惮地抬高油价。年的价格大战和油价暴涨,进一步证明欧佩克难以控制世界石油市场和石油价格。世界石油市场从此进入了半无序状况,油价的大幅度波动不可避免。

第二次石油危机,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又一次经济危机的发生,使美国的卡特政府和英国工党退出了政治舞台。

第一条跨海跨洲输气管线

年底,世界上第一条跨洲、跨海长距离海底输气管道,被称为穿越地中海输气管道全部建成,年初投入输气。这是第一条穿越地中海,从非洲向欧洲供气的管道。建成后的实际长度为:非洲陆上段公里,墨西拿海峡公里,西西里岛上公里,西西里海峡15公里,意大利陆上公里,总共全长公里。

对于世界天然气产业,这是一件大事。首先,它证明了人们可以在水深达米的大海里铺设管道。为这个工程设计、建造的铺管船,可以承受12米以上的大浪,可以在米至米水深作业。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相继建设了阿尔及利亚跨地中海到西班牙,以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直布罗陀-西班牙的两条输气管线。

穿越地中海管道的深水管道建设经验,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北海开发建设的多条海底输气管道,使北海北部的挪威成为西欧重要的天然气来源。

此管道投产后,阿尔及利亚每年通过它出口天然气亿立方米,成为阿尔及利亚一大财政和外汇收入。而意大利获得了每年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大大缓解了能源供应的紧张。这是互利双赢。

受益最大的是意大利国有的综合性石油公司——埃尼集团,管线的运行单位是它的子公司斯纳姆,天然气的进口和供应、销售也是它;管线的设计和监督是它的另一个子公司斯纳姆普洛杰蒂;管线的施工是它的又一家子公司塞佩姆。

20世纪80年代的大兼并

年至年,在美国出现了石油企业大兼并热潮。从年杜邦化学公司以78亿美元并购大陆石油公司算起,到年壳牌集团收购美国壳牌石油公司中不属于它的30%股权为止,《石油经济研究报告集》中列举了17起兼并事件,最小的一件收购价为8亿美元,最大的两起是德士古以亿美元收购格蒂石油公司和雪佛龙以亿美元兼并同为“石油七姐妹”之一的海湾石油公司,连连刷新美国乃至世界石油企业并购价的记录。

这是世界,尤其是美国石油工业史上空前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20世纪70年代,长期垄断资本主义石油生产和石油市场的“石油七姐妹”的生存根基被动摇了,使它们联结在一起的租借地制度消亡。这次,“石油七姐妹”剩下六家,可以说从形式到实质,“石油七姐妹”已不存在。它们中的埃克森在这次兼并潮中“无所作为”,其实是没有抓住时机。雪佛龙和德士古通过兼并,大大加强了实力。不是美国公司的英荷壳牌加强了对美国壳牌的控制,增强了实力;英国石油公司(BP)通过兼并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巩固加强了在美国的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际石油公司。总之,大公司更大、更强了。

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声势浩大的兼并潮?大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相关联的美国经济滞胀和衰退,大公司谋求通过兼并来维持和加强自己,而更多的企业则陷入困境,成为被兼并的对象。年至年,美国形成了工商企业大兼并高潮,上述石油企业的兼并潮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两次石油危机伴随两次经济衰退,使资本主义世界石油需求一反迅速上升的势头,出现了萎缩;油品市场不景气,油价疲软,各类石油公司的经营状况普遍恶化。年到年,美国最大家石油公司,亏损户从家增加到户,规模越小的,境况越差。“七姐妹”的日子也不好过,年至年间,原油炼制量下降了25%,油品的销售量减少12%,利润减少44%。相应地,它们的股价也一路下滑。年末,美国销售额最大的6家石油公司的股票市值只相当于它们所拥有的石油储量实际价格的20%至55%,更不用说远远低于它们的资产总额。

20世纪80年代初,是石油业很不景气的时期。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工业国有化,使它们“伤筋动骨”。年与年相比,“石油七姐妹”拥有的储量减少了90%,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重,从50%降到5%,原油供应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原油产量减少70%,在当年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重由68%降到18%;尽管20世纪70年代油价提高,它们的总收入和利润大幅增加,但是,结构性的大失衡,严重威胁到它们的竞争力乃至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兼并就是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对于强者——兼并者,兼并可以极低廉的价格获取可观的优良资产,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储量,从而迅速弥补上游实力。比如,德士古兼并格蒂,获得了16.1亿桶(2.2亿吨)剩余可采储量,其中,美国国内10.9亿桶(1.49亿吨),使德士古在美国的储量翻了一番。雪佛龙兼并海湾,获取储量21亿桶(2.88亿吨),使它的总储量猛增。关键的是通过兼并获取储量比勘探得到储量要简单且便宜得多。

对于被兼并者,投入更强、更佳公司的怀抱,可以使资产得到更好利用。公司被兼并,尤其是被几家公司争夺,使得股价大幅攀升。被兼并公司的股票转换成新公司的股票,由于后者实力较强,往往投资回报率也较高;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追求的是更多的投资回报,这也成为股东获利的机会。而被兼并企业的员工绝大多数可得到重新安排。

企业兼并带来的是资产重组,能使油气资产得到更合理的组合,产生更大的效益。强者对别的公司实施兼并,有利于增强实力与竞争力。对于企业领导人,担心被兼并,会更加兢兢业业搞好经营管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baocar.com/lyjd/101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