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

罗马时代北非的古迹与文物


一、前言

罗马人在公元前5到3世纪时,凭着灵活的战术、严格的纪律、勇敢的精神,完成意大利半岛的统一工作后,不断扩张,建立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使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本文探讨的「北非」,在地理上应指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包括今日的埃及、利比亚、突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五国,由于涉及范围甚广,限于篇幅,因而只以当时的「非洲省」即迦太基发祥地的突尼西亚,和昔勒尼省(Cyrenaica)的利比亚境内的罗马古迹与文物为主。

罗马帝国版图辽阔,囊括欧亚非三洲毗连之地,奥古斯都时代仅以第三军团加上辅助军总共二万到二万五千兵力驻守北非之地,①维持安定,统治达五百余年。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的控制因缺乏严格的中央监督和精密的行政机器,质量不高,②然而考察其统治之道,除了政治组织、经济活力、宗教力量等因素外,主要是靠文化上对各民族的吸引力。其文化优越感来自国力的强盛,人民到处可见宏伟的城市,辉煌的公共建筑、写实的肖像雕刻、丰富的镶嵌壁画,兴起自豪之心,凝聚认同,加强帝国的威望。在征服迦太基后,罗马公民和军队在利比亚和突尼西亚的城市留下无数的建筑和文物,形成帝国境内罗马化(Romanization)程度最高的地方,③见证帝国的强盛。这里的古迹文物由于气候干燥,加上受撒哈拉沙漠吹来风沙的掩埋与河流带来泥沙的堆积而埋没,到19世纪考古挖掘以来,是罗马所留古迹文物中保存最完好的。因此本文选这个地区的罗马古迹与文物为题,藉其演变情况与历史、文化意义,了解当地罗马化的进程。

二、罗马统治下北非的城市建设

利比亚和突尼西亚的原住民是柏柏人(Berbers),但古代在此掌控商业活动的是外来的腓尼基人和希腊人。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与移民活动中极活跃,迦太基(Carthage)一字的原意就是他们在北非所建的「新城」。希腊人在地中海的势力可谓后来居上,尤其是东地中海地区,由于此地原来已有文化程度高的居民,他们只能在这些地方建立贸易站,利比亚的Cyrene就是著名的例子,留下许多希腊古迹。等到罗马人统治这些地方,对于过去无论是腓尼基人或希腊人留下的建筑,都加以改建、扩建、新建,以符新时代需求。尽管这里气候较干旱,但是冬天有雨、春日无霜、夏季较长、没有暴雨等环境,有利作物成长;若与埃及相比,距离罗马较近,航程短,船难少,运费省,因此在罗马直接统治后不久就超过埃及,也成为罗马的谷仓,每年可生产万吨食物,其中1/2出口到罗马,供应罗马城的粮食。④此外,水果、橄榄油、毛皮、奇禽异兽、纺织物、大理石、陶器、木材等物品都可经由便利的海运,输送到需要的地方。这些地方固然有柏柏人、腓尼基人和希腊人遗留的各项建设,罗马人到来后,更加发扬光大,众多的文化建设因19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从事的考古发掘而更引人注意。从整个城市的规模,到罗马人遗留的别墅、镶嵌画等作品的发现,都增添后人了解罗马文化的广泛情形。另一方面,这些古迹与文物既是因应罗马帝国的兴盛而建立或制作,其衰退通常也与帝国过度扩张导致的疲弱有关,当帝国无力维护境内安全时,经济衰退,汪达尔人(Vandals)入侵北非时造成的破坏,使许多地方沦为废墟。

近年来北非的考古成果很丰硕,本文仅能择要说明。利比亚将选今日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古名Oea)、罗马皇帝塞维鲁斯(Severus)出生地LeptisMagna、和Sabratha、Cyrene、边防要塞的Ghadames等地;突尼西亚则选与罗马惨烈斗争的迦太基、保存完好斗兽场的ElDjem,和BullaRegia、Sbeifla、Utica、Chemtou等地,了解其剧场、斗兽场、浴场、广场、神殿、喷泉等公共建筑。这些古迹中的文物多被移到就近著名的博物馆,本文将探讨保留其中的一些镶嵌、壁画及雕刻。

三、罗马时代北非遗留古迹的风貌

的黎波里(Tripoli,阿拉伯文为)一字原意为三城,由三个城市组合而成,位于利比亚西部的Tripolitania地区,原住民柏柏人早就居住于此,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殖民于沿海岸地区的Oea(今Tripoli)、LeptisMagna、Sabratha等地,受迦太基人控制,接着有希腊人来此活动。公元前年被Numidia取得,年后易主,由罗马统治,深入南方,经济繁荣,成为贸易和农业中心。公元年沦于汪达尔人之手,毁坏外墙与堤岸,河沙使海港淤积。6世纪柏柏人围攻,拜占庭大将Belisarius远征。7世纪起阿拉伯人来定居,12世纪时诺曼人(Normans,或称维京人)入侵,年鄂图曼土耳其人统治,年被意大利占领,年受英国管辖,利比亚年独立后归属之。这个地区的统治者更换频仍,真是历经沧桑,但也因而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

罗马人怀着恐惧与嫉妒看待掌握地中海商业霸权的迦太基,终于在公元前年以武力将它消灭,之后即与西边的Numidia战争,Tripolitania地区的诸城市与罗马结盟,开始经济扩展。但到了罗马发生内战时,因支持庞培,选错边的结果是战后受到胜利者凯撒的重罚,须向罗马年纳三百万磅橄榄油。⑤LeptisMagna是罗马皇帝SeptimiusSeverus(-在位)的诞生地,他为了回馈故里,大力兴建,留下量多质佳,且受叙利亚风格影响的罗马古迹。⑥最著名的是他于-年间衣锦还乡时兴建的凯旋门,是个四面皆有拱门及浮雕的方形建筑,两条通道垂直相交。原先的大理石镶板已失,石灰岩核心尚存,每边入口都有科林斯式圆柱。四面大的长方形装饰浮雕分别代表凯旋行列、献俘、Severus在幼子之前,执着长子之手,显示皇家和乐的景象。拱门内部为较小的垂直镶板,大多是常见的神祇。柱墩外面装饰着被俘的蛮族和战利品浮雕。拱肩为手持王冠和棕榈枝的胜利女神。四角的方柱有葡萄藤蔓,上有众鸟栖息,其雕刻师来自小亚细亚的Aphrodisias,显示受该地艺术的影响。在LeptisMagna这个很富裕的城市里,由皇帝、官员和公民捐赠的公共建筑物还有半圆形的剧场、椭圆形的斗兽场、赛马场、⑦浴场、广场拱廊、长方形会堂、⑧神殿、道路、蓄水池等,提供市民过着罗马人一般讲求舒适的城市生活方式。Sabratha最早的建筑群如祀奉埃及神祇的Serapis神殿,和凡是大城市都有祀奉罗马三主神(天神Jupiter、天后Juno、天神之女Minerva)的神殿。广场建于奥古斯都时代,根据考古发现,原先是布匿(Punic)城镇的公众聚会场所,罗马人只是沿用旧例,建立广场。广场的神殿建于1世纪中期,不久受到地震严重毁损。安敦时期建造柱廊,4世纪重建广场神殿。⑨

Cyrene是公元前年由来自Thera岛希腊移民所建的贸易站,为Cyrenaica王国的首府,被马其顿和托勒密王朝统治之后,有浓厚的希腊特色。由于是建在高于海平面公尺的侵蚀河谷区高地,可免受风沙肆虐,定居者在此建造阿波罗神殿、宙斯神殿、地母神Demeter神殿、祭坛、剧场、市集、堡垒、石墙和住宅,也因土壤肥沃,农牧产量多,盛产著名的马匹、药草之外,丰富的贵金属用于铸造货币,Cyrene因而非常活跃富裕,在运动、文化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又成为罗马化的重要城市,增建浴场、广场、道路、别墅等,重建剧场,但遇年的地震破坏,几乎成为废墟。年阿拉伯人征服后,展开另一番的文化风貌。Cyrene历经沧桑,不同时期留下的建筑物见证各时代的盛衰以及多元文化融合的痕迹;考古出土文物包括大量的陶俑、大理石雕像、青铜器、宝石、钱币等,就近放在Banghazi(利比亚第二大城)博物馆里。

罗马帝国在北非边疆的防御设施有石墙、壕沟、瞭望塔、通道的堡垒,构成线形的防线,这些堡垒或城墙附近的通道设施,供应蓄水池的水源,同时具有灌溉功能,可以种植谷物;罗马人在边境河谷地区建造横向的与纵向的矮石墙,可用来控制与调节沙漠地区本来就很稀少的季节性雨水,以资河谷地方肥沃土地的灌溉之需。⑩罗马帝国设在北非绿洲和关隘的驻兵往往不到一千人,数量不多,要靠威信来控制山牧季移时游牧民的北上。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于靠近沙漠的地方进行利比亚河谷考察(LibyanValleysSurvey)计划,对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防御情形有许多新发现,Ghadames等地即有3世纪时罗马士兵建筑的堡垒。

突尼西亚境内罗马古迹的数量较利比亚多。罗马在北非建造近个城市中,突尼西亚北部Bagradas河沿岸的城市就有个,城市之间距离颇近。(11)迦太基遗址是最著名的,废墟里有罗马时代兴建的斗兽场、浴场、村落等古迹。ElDjem在罗马时代称Thysdrus,也是个建立在腓尼基人遗址上的城市,在北非是仅次于迦太基的第二大城,2世纪时因输出当地制造的橄榄油而特别繁荣。3世纪初,当时的省长,后来称帝的Gordian建造了可容纳35,人的椭圆形斗兽场,外部长轴直径公尺,短轴直径公尺,高30公尺,内部舞台长径65公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有16个关野兽的房间,为世界第三大的斗兽场。EIDiem的其它罗马古迹、别墅等建筑,也因长期狂吹的风沙埋没而保存得相当完好。BullaRegia除了长方形会堂、斗兽场外,还有适应当地气候的独特两层中庭(atrium)的住宅(domus)建筑,地面层的大门迎向温暖的冬天阳光,建在地下层之上,洒水地板上不仅因蒸发带来凉爽,且可使地板镶嵌的颜色生动。可惜受地震毁损,楼上崩塌物掉落到地下层的地板上。它也受流沙保护,年开始发掘,方才重见天日。(12)中西部的Chemtou(古名Simithus)以生产极贵重的黄色大理石著名,罗马时代大量开采各色大理石,供应全国的建材,(13)留下20公尺高的切割岩壁,极为壮观。Chemtou保留的罗马古迹有:罗马桥(约年建,毁于3、4世纪的洪水,只存两个桥墩)、涡轮水车(非洲最早的水力涡轮机)、剧场、广场、会堂、浴场、哈德良引水道(此地既有突尼西亚最大的Majardah河水之便,还建引水道,可见需水量大,只剩部份柱墩)、采石区、采石场行政区(监督矿区劳工)、农神(Saturn)殿、竞技场(为矿工建造,小而粗)、墓地、运石材到河畔之路、石墙。(14)

罗马崛起之际,Utica由于与迦太基竞争而支持罗马,罗马回报以Utica当非洲省的省会,在3世纪时曾经很繁荣,后因风沙堆积使海岸后退,即使在当年所建一些迄今保存尚称完好的别墅外面,也见不到海岸,让人兴沧海桑田之感。腓尼基人初建的ThuburboMajus也是一处有很重要的罗马古迹遗址,留下壮观的三神殿、和平神殿、Mercury神殿、广场、浴场、斗兽场、蓄水池等建筑。奥里略(MarcusAurelius)时代成为罗马殖民地的Mactaris(今名Makthar,),尽管经历为时短暂的繁荣,后来衰落,仍留下不少罗马的印记:广场、两座凯旋门、长方形会堂、浴场、酒神殿、引水道、石碑等。Sbeitla(,古名Sufetula)虽是罗马时代发迹的小镇,却遗留不少著名的罗马废墟:庆祝四帝统治的凯旋门(ArchofTetrarchy)、广场、浴场、剧场、喷泉、三神殿等古迹,有些保存得很好。

四、罗马时代北非遗留文物的华彩

镶嵌、壁画与雕刻是各罗马古迹中最多的文物,其它如地中海底沉船和罗马古迹遗址地下出土的瓶罐、日常生活的用具等,由于不便于在原地展示或保存,多收藏在各大博物馆。

北非许多地方出现古代装载橄榄油、谷物等液体、固体物资的各种大小的瓶罐,见证了各地物产的丰富、经济的活络、财富的增加。年利比亚河谷考察计划在WadielAmud挖掘橄榄农场出土运送橄榄油的瓶器,内地运输用容量50公升的小瓶,当运到海边改用海运则换成容量达公升的大瓶,说明2世纪后半到4世纪末北非地区大规模的经济扩张。(15)在距离Tripoli东公里的Zliten,以及LeptisMagna一小时车程之远的VillaSilia等地,室内的镶嵌或壁画常以打猎、日常生活情景、外来动植物等为题材,都显示这里的主人完全过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

突尼斯(Tunis)的Bardo博物馆里面有非常丰富且颇具代表性的罗马时代镶嵌画,来自各地的考古发现或原先保存于各古迹的作品。镶嵌是用有颜色的细小石块或玻璃拼成各种图像,装饰地板的石块即使在罗马或意大利,一般用黑白两色,讲究的才用多种色彩,而北非所作的镶嵌绝大多数为彩色。镶嵌作品从设计图案到施工,都很花费金钱和时间,通常是由各地区画师、镶嵌师和学徒组成的行会或团队分工合作而成,完工后就转移阵地,继续工作。北非的镶嵌工作坊在图案和技巧方面都颇有创新性和原创力,非常精致,成就甚至超过罗马。(16)Bardo博物馆里最著名的镶嵌作品为发现于迦太基城中的Julius镶嵌,作于4世纪,分成上中下三层,描绘Julius在其乡村产业别墅的情景,构图优美。Julius这位主人在画面的上中和右下角出现两次,其妻子只出现在左下角,别墅在中层的当中,占据重要地位,主人夫妇接收来自产地的农牧产品,显示其土地的肥沃和随之而来的财富;画面上还有打猎时随行的狗儿,说明这些来自城市的北非地区罗马化贵族在其乡村别墅里过着极为舒适富裕的生活。(17)这幅镶嵌画原先挂在城市住宅,显然不仅用作装饰,主人还用来炫耀自己的财富与地位,骄其宾客。

Utica兴盛时期留下的罗马文物精品已存Bardo博物馆,但是当地博物馆仍有可观的作品,例如保存最好的「瀑布之家」(HouseofCascades)里面捕鱼情景的镶嵌画。(18)有些罗马别墅得名自主人的姓氏,有些会因为保存文物表现的特别主题而命名,北非罗马别墅的周围有花园,里面有喷泉、以海景、打猎等主题的镶嵌画与浮雕。BullaRegia的长方形会堂、较小的斗兽场等地,都留下镶嵌,会堂「狩猎之家」(HouSeofHunting)的镶嵌画技巧纯熟,在有光环的Amphitrite(海神之妻)镶嵌画里,颜色有着细微的变化,显露立体感,在北非罗马镶嵌中堪称无出其右。另一遗址Hadrumetum(今之大城Sousse)在第二次布匿之战时,汉尼巴利用为对抗大西比阿的军事基地,罗马帝国统治时变得非常繁荣,图拉真(Trajan)赐给它殖民地(colonia)的地位,3世纪末成为省会,5世纪毁于汪达尔人之手,7世纪受阿拉伯人统治。这儿的罗马时代镶嵌画保存在Sousse博物馆里,著名的有「弗吉尔与两位缪斯像」(诗人弗吉尔手持纸草,右边是掌管历史的缪思Clio,左边是职司悲剧的Melpomene)、「Medusa头像」(鱼鳞装饰,创造显着的光影效果)、「海神的胜利图」等镶嵌,大小不同,题材丰富,从捕鱼、打猎、种植农作物、宴会、神话情景、宗教仪式与行列、世俗礼仪、到家庭生活,应有尽有。EIDjem博物馆里除了庋藏大量铭文残片、浮雕、雕像、瓶器、小杯、玻璃器皿外,最吸引人的是收藏漂亮的镶嵌,题材选用动植物和比喻的人物。主要的作品包括群狮吞一牛、一虎攻两驴、酒神骑雌虎。(19)在「孔雀之家」(HouseofPeacock)里,地板镶嵌总面积超过0平方公尺,(20)其规模之大,表现主题之多,可以想见。

罗马时期这些城市里的公共建筑都用大型雕像作装饰。以LeptisMagna的哈德良浴场为例,满布大量的雕像,除了酒神Bacchus和大力英雄Hercules两位Leptis的保护神外,还有战神马斯、爱与美的女神唯维纳斯、天神信使Hermes、拿七弦琴的太阳神阿波罗等神像,最有名的是哈德良宠信的美少男并被神化的Antinous像。地方长官、年轻的男性行政官员、年老的女族长、运动员等人穿着衣服的写实雕像以及一些装饰图案的雕刻品,都添加浴场的华丽效果。(21)5年考古队在Cyrene神殿里发现因年地震坍塌而被埋没的76尊雕像,其它仍旧被埋在地下的数量自然更多。

罗马人尊重地方信仰,社会下层可信奉他们的主神巴力(Baal),但吾人仍可由突尼西亚等地遗留碑刻浮雕艺术形式的变化,见到北非社会罗马化的过程。腓尼基人在石碑上所刻的巴力神,一般造型是头上顶着新月,头部只刻眼睛和嘴巴,双手举起,身躯只刻乳头、肚脐和睪丸,两腿像竹竿,然而到了罗马时期,这些地方石碑上的图像改变了:罗马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增加,巴力被转化成罗马的农神(Saturn)形象,重点在于更像人的头部,取代作为象征用的新月;穿着罗马服装,愈来愈重视衣服的细部,手上拿葡萄串(早先是棕榈枝),以正面站立之姿,放在石碑里面,完全是罗马化的形象。(22)农神信仰属于较为中下阶层的活动,其图像的罗马化应可说明北非罗马化的普及和深入。罗马统治时期,当地神祇的名字也罗马化了,例如腓尼基人信奉的Tanit(巴力之妻)就转化成相当于罗马的天后Juno、酒神Shadrapa变成Bacchus、Melkart变成Hercules;许多人的名字也跟着时尚罗马化,尤其是市民普遍采用罗马姓名。例如:Honoratus、Fortunatus、Donatus、Rogatus等拉丁文名字,城市愈大,时间愈久,罗马化就愈成功。(23)

罗马帝国时代为加强统治,特别提倡皇帝崇拜。帝国西部通常是将去世后经元老院封为神的皇帝肖像或是肖像模型分送各行省,放在重要公共建筑物的显着位置,供人民膜拜,作为「皇帝崇拜」之一环,具有展现地方忠诚,彰显国威的政治功能,达到官方宣传效果。帝国东部则有为统治者建造生祠的传统,北非各省的上层阶级也如此,因此LeptisMagna即有奥古斯都生祠的建造。(24)尽管许多皇帝雕像必然会受到天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今日在许多博物馆中仍可见到。

五、结语

在今日北非利比亚和突尼西亚的地中海沿岸和内陆地方,分布许多罗马统治下罗马化程度很高的城市遗址。这些城市的共同点为:当罗马帝国强盛时,因能维系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而特别兴盛,更形重要;文化上因受原住民柏柏人、先后来此殖民的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带来的多元因素,以及地理上邻近的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文化影响而更丰富。罗马帝国时期的大事建筑使得罗马化进一步发展,成果辉煌。这些曾经繁华的北非罗马城市后来随着罗马帝国国势的衰弱,无力抵御外侮,加上地震、风沙等天灾,大受破坏,沦为废墟,在沉寂千余年后,因近两百年来考古发掘整理,得以重见天日,见证时代、体现历史的古迹与文物,颇能予人启示及省思。

罗马帝国时代进行罗马化的方式很多:军队武装殖民、皇帝授田退伍军人、罗马士兵与当地女子通婚、建造道路、赐予罗马公民权、普及拉丁语、扩张商业、强调皇帝崇拜都是,但成效最大的当数帝国全境进行的罗马城市建设,辉煌的建筑和城市的生活方式,增加人民的自豪感,这股文化力量让北非人民自动驯服,竞相模仿,胜过百万雄师的控制。这些已发现的北非罗马古迹与文物见证了罗马化的进程,而未发现的古迹与文物势必对于罗马化的发展可有更深入的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baocar.com/lyjd/10160.html


当前时间: